福建创新开发林业碳汇 助力绿色发展低碳转型

信息来源:碳中和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11-11浏览次数:10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突出示范引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在体制机制上深入探索、创新突破,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推动跨系统改革成果的相互衔接和系统集成,构建全尺度、多领域衔接的环境治理长效制度体系,提供更多“福建经验”“福建样板”。


  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6.8%,是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为了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传承弘扬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理念、重大实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在林业碳汇生成、流通、增值、应用等环节积极探索“福建经验”,全省林业碳汇成交量和成交额目前均排名全国前列,并成为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且所有地级市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进一步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形成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围绕碳汇“怎么生成”,整合多方面政策资源,形成固碳增汇合力

福建省通过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完善森林生态功能,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全省森林面积达1.21亿亩,森林蓄积量7.29亿立方米,年均增加碳汇5000万吨以上。

一是摸清碳汇家底。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自然资源普查,开展全省林业碳汇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专项调查,建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按照森林类型、起源和龄组,选取430个模型建立森林样地,开展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调查,动态评估碳汇变化情况,形成碳汇资源“一本账”,全省碳储量超过4亿吨。

二是实施固碳工程。一方面,依靠新增森林面积和提升森林质量,“十三五”期间每年平均新增造林119万亩、森林抚育380万亩,每年新增固碳量近220万吨。另一方面,通过松林改造提升、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停伐、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防止因森林减少而造成的碳排放,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10万吨。

三是开展碳汇造林。突出森林碳汇功能,选取20个县(市、区)林场开展碳汇造林试点,通过更新改造、套种补植,累计实施碳汇造林面积100多万亩,每年新增林业碳汇8.95万吨,林分质量逐步向好,实现从单一型树种结构向多树种混交型结构转变。

四是加强研发认证。积极研发碳汇项目方法学,开发FFCER(福建林业碳汇)项目,涵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竹林经营碳汇项目、人工碳汇造林项目等不同类型,积极探索研究“森林停止商业性采伐”等新的碳汇方法学,为林业碳汇上市交易创造有利条件。南平顺昌国有林场获得全国首张国际森林认证(FSC)证书,为27万亩林业碳汇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围绕碳汇“怎么流通”,建立多层次交易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福建省通过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改革,基本形成手段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的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全省林业碳汇累计成交283.9万吨、成交额4182.9万元,市场活跃度保持全国前列。

一是拓宽交易范围。出台实施《福建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方案》《福建省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将林业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福建碳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共同成为全省碳市场的主要交易产品,允许重点排放单位、社会组织购买用于抵消排放;将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主体放宽到独立法人,碳排放抵消提高至10%,进一步带动交易需求,提高交易主体覆盖面。

二是规范交易程序。将交易从政府部门职能中分离出来,由全国首家环境资源交易平台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作为省内林业碳汇交易机构,依据国家和省级相关规则,统一为参与林业碳汇交易的企业提供交易服务,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独立性。

三是优化交易服务。交易实行全省联通、全程网办,依托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系统用户首次开户后,挂牌点选、单向竞价均为全程自主网络操作,实时成交,线上结算,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在线交易;在三明、南平等内陆山区市县设立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为广大林农提供点对点、面对面交易咨询服务,已累计服务林农190多人(次)。

四是衔接外部市场。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牵头筹备组建全国林业碳汇联盟,努力放大福建林业碳汇改革示范效应;积极对标国际碳汇开发规则,三明永安市借鉴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创新生成项目,通过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出让,完成全省首单VCS林业碳汇交易,交易金额256万元。


围绕碳汇“怎么增值”,创新多元化金融模式,增强绿色发展动力

福建省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碳汇项目,带动碳汇金融投资5000多万元,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一是创新森林生态银行。借鉴商业银行“零存整取”模式,搭建森林资源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将零散的林业资源集中化收储和规模化整治成优质资产包,对接资本市场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破解林权碎片化带来的开发低效、经营粗放问题。南平市顺昌县率先组建林业融资担保公司,成立森林生态运营中心,获得国开行9.12亿元、农发行3亿元和欧投行0.3亿欧元长期贷款额度支持。

二是创新林业碳票。以林木生长量增量为测算基础,依据计量办法换算成碳减排量,通过第三方机构监测核算、专家审查、林业主管部门审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签发,以“林票”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三明市在将乐县常口村、沙县俞邦村首发5张林业碳票,共计碳汇29715吨。常口村通过碳票交易,新增收入14万元。

三是创新林业碳汇基金。对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三明永安市设立首个林业碳汇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方式,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经营和保护,将政府投资与社会捐资有机结合,社会各界累计捐赠资金已达1000万元。

四是创新林业碳汇贷。探索以林业碳汇为质押物、以远期碳汇产品为标的物的约定回购融资贷款,将未来林业固碳的生态收益转化为经济收益,着力解决当前碳汇市场价格认可度低、碳汇签发周期长等难题。南平顺昌国有林场与兴业银行签订全国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和远期约定回购项目,林场获得贷款2000万元;三明金森森林资源开发服务公司获得邮储银行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100万元。


围绕碳汇“怎么应用”,拓展多领域应用场景,挖掘价值实现潜力

福建省通过探索“林业碳汇+”,由点到面,着力让林业碳汇多重效用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

一是“林业碳汇+乡村振兴”。率先建立“一元碳汇”平台,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农村碳汇林作为开发对象,科学测算碳汇量并以“一元/10千克”价格上线销售,公众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认购,认购款进入专门账户用于林农和村集体增收,让农村地区共享发展红利。平台上线一年多来,已有1292人(次)认购3800吨碳汇,1404户林农获益。

二是“林业碳汇+中和活动”。率先建立以林业碳汇推动大型会议活动碳中和机制,今年以来,在福建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等大型会议活动,通过购买林业碳汇、营造碳中和林等方式,分别抵消所产生的碳排放300吨、1097吨、65吨,逐步形成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

三是“林业碳汇+生态司法”。率先建立林业碳汇替代性生态修复机制,在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中,责令被告人认购森林碳汇量,通过认购碳汇量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南平市顺昌县完成全国首个“碳汇+”生态庭审,一滥伐林木案被告人主动花费4万元,在“一元碳汇”平台认购400吨林业碳汇,用于所造成生态破坏的替代性修复,法院依法予以从轻处罚。

四是“林业碳汇+生态保险”。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林业碳汇保险、再保险业务,运用市场机制防范化解碳汇损失风险,保障林业碳汇项目稳定发展。人保财险与顺昌国有林场签下全国首单“碳汇贷”银行贷款型森林火灾保险,为碳汇林提供风险保障2100万元;龙岩市新罗区落地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获得人保财险提供的碳汇损失风险保障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