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4.1亿,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在“数”语Ep02中,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整体及各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情况。这一期,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人均碳排放。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官方披露数据,包括国家统计局、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具体来源参见注释。其中,排放数据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各省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出。
CCTC®01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1971—2018年间,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人均碳排放)水平整体较为稳定,增长幅度约20%。2018年,全球人均碳排放达4.4吨,中国人均碳排放达6.8吨,低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南非等国家,但高于大部分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丹麦,以及印度、巴西等部分发展中国家。
图1|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1971-2019);
中国的人均碳排放自2003年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于2006年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但从2013年起增势明显放缓,2017年又略显回升。对比几个主要国家集团来看,欧盟(28国)、经合组织(OECD)和 G7等主要国家集团的人均碳排水平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但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欧盟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已于2013年降至中国之下,这与其积极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等措施息息相关,如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等。当然,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表示在谈论人均碳排放时需要考虑到“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毕竟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是受到长期历史排放累计影响的。
图2|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集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1971-2019);注:国际能源署(IEA)的欧盟数据为28国
CCTC®02
按照人均GDP和单位GDP碳排放情况,我们可以大致将中国划分为三类地区。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和广东等8个东部沿海省份覆盖了国家三大战略区域: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地区经历了快速经济增长,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绝大部分省市已经步入“高收入”阶段。人均碳排放介于5.7-11.4吨,略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这部分省份以37%的排放贡献了48%的GDP。
西北部高碳地区:包括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等6个省份,他们是能源基地、能源化工基地,或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处于中等水平,但人均碳排放增长迅速。全国人均碳排放最高的三个省份分别是内蒙古(23吨)、宁夏(21吨)和新疆(16吨),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这些省份以29%的排放贡献了12%的GDP。
其他地区:其余16个省份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等各有特点,总体上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水平都处在中等或偏下水平,且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低的三个省分别是四川(3.1吨)、云南(3.4吨)和广西(4吨)。这部分省份以34%的排放贡献了40%的GDP。
图3|各省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示意图(1995-2018);注:圆圈大小代表该省(市)当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
“风吹草低见牛羊” ,或许是提到内蒙古时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画面。的确,内蒙古不仅有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能源资源,202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全国第一。那它为什么会是人均碳排放最高的省份呢?
由于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和煤化工基地,所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大,居全国第五。但内蒙古人口相对较少,全国排名第25位。从生产端来看,内蒙古的电力行业是最大排放源, 占全省总排放的63%,火力发电量位列全国第三,其次是制造业排放占19%,供热排放占10%,三大排放源加总占比高达91%。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是电力净调出大省。从消费端来看,根据“谁消费、谁负责”的原则,有20%的排放随电力调出转移到了其他省份。工业、建筑和交通排放各占74%、19%和5%。
图4|内蒙古二氧化碳排放构成(1995-2018):上图为生产端;下图为消费端
“天府之国”四川, GDP排名全国第六,人口排名全国第五,碳排放总量排名全国第15。它之所以能够实现全国最低的人均碳排放,主要归功于其相对较“轻”的产业结构,以及以水电为主的清洁电力结构。数据显示,2019年四川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高达81%,其中75%是水电,其水力发电量占全国的25%。
从生产端来看,四川的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分别占13%、54%、21%和10%,其中发电排放仅占11%。和内蒙古一样,四川也是电力净调出大省,由于水电占比高,调出电排放仅占全省排放的4%,因此生产端和消费端排放总量差别不大。从消费端来看,工业、交通和建筑排放分别占63%、22%和13%。
图5|四川省二氧化碳排放构成(1995-2018):上图为生产端;下图为消费端
CCTC®03
一些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达峰出现在人均碳排放达峰之后。目前,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还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等地,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均碳排放有的缓慢增长,有的处于平台波动期,而其他地区的省份有的处在缓慢增长和平台期,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下图展示了中国人均碳排放已经出现较为明显下降或处于平台波动期的省市数据。其中,上海和北京的人均碳排放已在2007年左右出现了一个拐点,其他省份的人均碳排放则在2011年左右出现了拐点。近日,北京宣布了2012年碳排放已经达峰,根据WRI测算,北京的人均碳排放在2007年达到峰值(8.6吨)。
图6|部分省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1995-2018)
人均碳排放是衡量地区碳排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欧美发达国家达峰时人均碳排放普遍高于10吨,如德国、丹麦、芬兰等达峰时人均碳排放为14吨左右,荷兰、爱尔兰11吨左右,而美国和加拿大达峰时人均碳排放高达22吨和17吨。WRI在2020年末发布的《零碳之路:“十四五”开启中国绿色发展新篇章》报告中,运用能源政策模拟模型(EPS)对中国未来至2050年的碳排放路径进行了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 “强化行动” 情景下,中国有望在2026年左右达峰,达峰时人均碳排放仅7.13吨,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参考资料
本文图片来源:Unsplash
国家统计局,https://data.stats.gov.cn/search.htm?s=%E4%BA%BA%E5%8F%A3
新华网https://www-xinhuanet-com.vpn3.fjnu.edu.cn/2020-12/03/c_1126817950.htm
2019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
孙振清,碳排放达峰规划思路 —以优化开发区域为例 http://www.igdp.cn/wp-content/uploads/2020/12/%E7%A2%B3%E6%8E%92%E6%94%BE%E8%BE%BE%E5%B3%B0%E8%A7%84%E5%88%92%E6%80%9D%E8%B7%AF%E2%80%94%E4%BB%A5%E4%BC%98%E5%8C%96%E5%BC%80%E5%8F%91%E5%8C%BA%E5%9F%9F%E4%B8%BA%E4%BE%8B.pdf
人民日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226790/6126315
IEA https://www.iea.org/subscribe-to-data-services/co2-emissions-statistics
零碳之路: “十四五”开启中国 绿色发展新篇章,https://www.wri.org.cn/report/2020/11/accelerating-net-zero-transition-china_CN